我非常喜欢海德格尔对凡高的一幅画的论述,就画面看,仅仅就是一个农夫穿的一双鞋,然而,人就驰骋了自己的想象,在落日余晖当中,一个疲惫不堪的农民,走回到他的家里,把这双农鞋放在炉边去烘烤它,然后他去想农民这样一种愉悦的心态等等。你什么不可以想象呀?所以我说,我非常欣赏联想集团的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人类要是没有想象和联想的话,人的世界就不复存在了。
人类的这种作为精神活动的超越性,一方面表现为它的“想象”,而另一方面表现在它的“思想”上了。人看到的都是一些直观的形象,从而构成我们关于对象的表象。然而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可以把对象性的存在,变成“概念”的存在。想一想,当我说“桌子”的时候,我就把桌子移进我的头脑了吗?当我说“火”的时候,我是把燃烧着的火放进我的头脑了吗?当我说“红色”的时候,我是把大脑染成红色了吗?都没有。因为我是以“概念”的方式去把握这个经验世界的。想一想,如果人要没有概念,人将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人不仅仅能够把握关于对象的表象,而且能够创造原来没有的关于对象的表象,它能够驰骋自己的想象的能力。但是,大家想一想,人不仅能够想象世界上没有的形象,而且人能够把握对象的普遍性、本质性、必然性、一般性的概念性的,从而能够给自己构成一个概念系统的世界。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各种有系统的概念、概念体系。人能够以科学的方式去把握这个经验的世界,这就构成了人的科学世界图景。卡西尔在《人论》中说:“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被看成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对于科学,我们可以用阿基米德的话来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宇宙。在变动不居的宇宙中,科学思想确立了支撑点,确立了不可动摇的支柱。”
在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科学概念框架中,我们都会发现,它总是从最为精炼的初始概念和初始条件出发,以严密的逻辑手段推演出一系列的定理、定律、公式、方程,形成具有普遍性和预测性的结论,为理解、描述、刻划和解释世界提供强有力的逻辑。
让我们想一想最为熟悉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吧。它的初始概念只有“点”、“直线”、“平面”、“在……之上”、“在……之间”、“叠合”就够了,而它的整个理论从10条公设和10条公理出发,却用严谨的演绎方法推演出一个缜密的几何学体系。无怪乎后世的科学家们常常沉迷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逻辑美之中,并把它作为科学逻辑体系的样板而予以效仿。
让我们再来听听科学家们是如何盛赞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认为,广义相对论对万有引力现象“这种解释的雅致和美丽是不可争辩的。它该作为20世纪数学物理学的一个最优美的纪念碑而永垂不朽”。德国物理学家玻恩这样写道:“广义相对论在我面前像一个被人远远观赏的伟大艺术品。”这些赞誉告诉人们,“支配科学家的动机,从一开始就体现为审美的冲动”,“科学达不到艺术的程度就是科学不完备的程度”。
科学是对真的探索,也是对美的追求。因此,科学理论的逻辑之美,并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也同样表现在社会科学理论之中。在谈到人们对《资本论》的评论时,马克思说,不管这部著作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它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却是可以引为自豪的。确实,凡是读过《资本论》的人,有谁能不深深地折服于这部巨著“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呢?有谁能不被这个逻辑引发思维的撞击并产生强烈的逻辑美感呢?列宁说,马克思为人类留下了一部“大写的逻辑”,这就是《资本论》。
人自身的这种超越性,在其精神活动的层面上,不仅仅在于它有知识,而且在于它有驾驭知识、重组知识的智力。所以我说,什么叫做能力?能力就是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就是看你能不能激活你的背景知识。如果你的背景知识都是死的,人的能力就小了。你能够把你的背景知识活化了,这个人的能力就大了。所以我叫做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那是最重要的。我们为什么说人是有智慧的存在呢?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对于逻辑的超越。人都是按照历史文化所给予我们的知识所蕴涵的逻辑进行思想并从事活动的。但另一方面,人是一种有智慧的存在,人总是不断地超越自己设定的承诺的那种逻辑,从而达到了一种逻辑自身的跃迁和升华。
学习哲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体会逻辑层次的跃迁。如果看哲学史,大家就会理解。古希腊哲学的三位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在人类理论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分别探索了人类用以把握世界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并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形成了系统化的演绎推理的逻辑,从而给我们构造了一个人类思维运动的逻辑的一个基本范式。那么你想一想,德国古典哲学给予我们的是什么?从康德开始,到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对于传统的形式逻辑,特别是在对它的A就是A的同一律的反思当中,总结了一个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也就是概念内涵运动的逻辑。这是一个逻辑层面的跃迁。想一想我们今天,刚刚进入的21世纪,我们最为热门的话题是什么?创新思维!它表明了人类智慧的超越性。所以大家在理解人类的理想性的时候,在理解它是一种人的实践方式的、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的同时,还要理解它同时又内蕴着人的精神活动的自我超越。
这种人类精神活动的自我超越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它达到了我在《超越意识》中所说的,“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人无法忍受什么?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哪怕是最白的东西,最绿的东西,最红的东西。我们说人的眼睛最愿意接受绿色,我就给你全是绿的,你无法接受。人的眼睛能够接受的,永远是五颜六色的东西。为什么?因为人的心灵只能接受五颜六色的东西。所以我说我特别欣赏马克思说的那句话,每一滴露水珠在太阳的辉映下都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人的精神怎么能只有一种颜色——灰色呢?所以人这种创造性的、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存在,必然要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正因为人要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因而也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
马克思说,时间才是人类的空间。人类活动的过程,才是真正的人类存在的空间,所以人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人永远是在一个创造的过程当中,给人创造了属于人自己的那个世界的时空世界。所以对人来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因为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和凝固的时空,所以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我们的存在,必然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存在。我们不能忍受无意义的生活,所以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
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所以人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每个人的生活过程,都是一个实现自我的过程。这种实现自我的过程,不仅仅要实现个体的小我,而且也要实现人类的大我。正因为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和“自我的失落”,所以人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因此人永远是想用他的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因为人是“向死的存在”,所以才能够面对着他自觉到的死亡而燃烧起生命的熊熊之火,把人的存在变成了一个超越性的、创造性的、理想性的存在。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