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流派的步法
很多流派崇尚快速移动脚步,如今很多人热衷于学习各种步法,如浮步、跳步、跃布、禽步等。从本派兵法的角度来看,这些招数一点作用也没有,脚下太快,只能导致步伐碎乱而不稳。
在他们那些步法中,我尤其对“浮步”不以为然,因为战斗中正确的步法应该是沉稳有力的。
至于“跳步”,其传递出的是一种偏激、盲目和固执的状态,这些都是兵法中的大忌,所以我也很不欣赏。
其他的,跃布代表不安和躁动,踏步意味着消极防守,这些都是与我的兵法思想背离的。
快步的步法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所有快步步法的缺陷了。
在遇到一些特殊地形时,这些快步不但不会对战争有利,而且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当战场在沼泽地、山路、树林或狭窄之地时,快步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如果强行使用,很容易陷自己于危险之中。
我觉得,在战斗中最好的步法就是平时走路的步法。只要能跟上敌人的快慢进退节奏,保证步代沉稳,步调有序就可以了。
在大规模战争中,步调有序指的就是与战争节奏一致,步伐沉稳就是指不能盲目进攻,一定要在了解敌情后再发起进攻。所以,在兵法中,快步是不可取的。
其他流派的速度
在战争中,速度快并不意味着就能取胜。一名兵法大师绝不会一味的追求速度。实际上,最好的速度应该最合适的速度,也就是与实际情况合拍的速度。
比如好的邮差一天能送几百封信,还可以得空休息,非常轻松;而一名不好的邮差一天不停奔跑也送不出几封信。
再比如,对于一位训练有素的歌手来说,边舞边唱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而对于一个专业能力不太高的歌手来说,就很难把唱歌和舞蹈这两件事同时做好,因为他协调不好两者的节奏。
还有,一位熟练的乐手可以很完美的演奏乐曲,而对于一位新手而言,由于无法把握好演奏的节奏,所以会把乐曲演奏行时快时慢,节奏混乱。
大家都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以一位兵法大师从来不急于取胜,他总是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战争从容布局,保证所有事项都万无一失。
兵法中从不一味地追求速度。速度快慢要根据视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在沼泽地战斗,速度就应该比在平地上要慢一些;如果使用太刀与敌人作战,挥刀时的速度一定要比小刀慢些,因为使用太刀的关键在于稳、准、狠,如果太快则容易击空。
两军交战的时候,千万别急于求成,要学会压制敌人,控制作战的节奏和速度。如果敌人急躁妄进,你一定要保持平稳镇定,千万不能被他的情绪感染,随之一起急躁。希望大家平时多多的练习,早日达到对局面掌控自如的境界。
本派绝招
每个门派应该都有自己不轻易示人的独门秘籍吧。那么本门兵法中,的独门秘籍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我们以攻为主的基本准则。
我给学习者传授兵法时,一般都是因材施教,由潜入深,循序渐进。我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刚开始时先讲解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随后再增加难度,讲解一些比较有深意的内容。我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平生所知,尽授于人,丝毫无隐于二三子,更谈不上秘而不授。
但是我所讲的这些人所共知的道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一个人只有在下苦功修炼到一定程度,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之后,才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畅达。
学生的禀赋特点各有不同,因此我从来反对那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我总是从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传授给他们适合他们自己的修行之路,让他们放弃那些刻板的“五道”“六道”式的修炼方式。
我在教授兵法的过程中,努力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提高自己的心智,体会真正的武士道精神。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只有二个:学习和实践。
结语
本卷主要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其他各门派的兵法,虽然我并没有指出这些流派的名字,但是我描述了他们兵法的特点、他们自以为高超的绝技,和这些兵法绝技的弊端。
有句俗语,叫“同行相轻”,是己非人似乎已经成为了流派间的通病。不但在流派之间,就是在同一流派之中,不同的人也会有的不同观点和见解。我在这里,打破流派的界限,从兵法出发,统而论之,不管是偏好用大太刀,还是喜欢用小太刀,不管是专门研究剑术,还是专门钻研架势,只要是跟兵法之道背离的,都是错误的习武方法。
在“二天一流”的兵法中,不存在什么绝学秘籍,也不分什么“初级”和“高级”,我所强调的就是一切从兵法之道出发。